2025年4月24至30日,由鹏城实验室主办,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AITISA)承办,华为、中国移动、鹏城实验室科教基金会等单位协办的第五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现场决赛在深圳鹏城实验室石壁龙园区举行。
本届大赛设置“AI+图像编码”、“AI+增强视频质量评价”、“AI+数智创新”3个赛道大赛自2024年11月启动以来,共历时6个月,31支队伍从全球506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参加了现场决赛,共决出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5项,产出了一批创新成果。
大赛于4月30日下午举行了颁奖典礼,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鹏城实验室副主任石光明,AITISA联合秘书长张伟民以及华为、中国移动等协办单位代表,实验室相关部门代表、大赛竞赛委员会和决赛评审委员会专家等出席,共同见证大赛高光时刻。
以赛为媒:科学竞赛助力技术发展
全国人工智能大赛自2019年创办以来,始终以“立足国际视野、聚焦前沿难题”为宗旨。本届大赛共设奖金200余万元,围绕产业“真问题,真需求”发布赛题,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新加坡等世界各地10多个国家5346名选手参赛,选手中既有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顶级科研院校的研究型人才,还包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字节跳动等领军企事业单位的行业践行者。
全国人工智能大赛以赛为媒,持续助力全球青年人才技术实践与研究。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院士在本届大赛启动时曾强调:“竞赛是年轻学者成长为领军者的阶梯,更是点燃技术革命火种的熔炉。”大赛举办五届以来,累计吸引近3万支队伍参赛,多项成果已转化为产业应用,充分印证了科学竞赛对技术发展的催化价值。
高文院士看望决赛参赛选手
创新赛道:勇攀世界前沿技术高峰
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坚持通过高质量赛题筛选真正有价值的创新,鼓励青年科技人才迎难而上,勇攀世界前沿技术高峰。
本届大赛秉持“以赛促研”的核心理念,各赛道精准设置,锚定产业痛点。“AI+增强视频质量评价”赛道,针对国家超高清产业和增强算法需求,首次开展面向4K超高清增强视频的质量评价赛题,有助于推动国家超高清产业发展;“AI+图像编码”赛道,探索高压缩率、低复杂度、可泛化的AI图像编码算法,致力推进AI图像编码的落地应用;中国移动动感地带“AI+数智创新”赛道,通过发布“AI+数智空间”、“AI+数智人能力及客服应用”赛题,深度挖掘前沿技术在3D数智人领域的应用潜力,助力数字内容和数智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更多获奖情况详见第五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获奖名单(https://mp.weixin.qq.com/s/Ag6QUmvm_wwBbeV4aKJTAw)
各赛道一等奖获奖团队
产学研共振:大湾区创新生态的“鹏城实践”
鹏城实验室副主任石光明在现场致辞时提到:“大赛不仅是技术的竞技场,更是产业升级、科技进步的加速器”。本届大赛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科创生态协同创新的优势,依托全国产AI算力平台“鹏城云脑Ⅱ”与OpenI启智平台的开源生态,深度融合创新资源,各单位鼎力支持——华为提供比赛环境与技术保障支持,中国移动提供真实场景与产业难题,鹏城实验室科教基金会助力成果转化,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提供学术支撑,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的创新闭环。
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咪咕公司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兼北京研究院院长李琳表示,本届大赛中国移动动感地带“AI+数智创新”专项赛道,致力推进技术创新、场景落地、解决行业难题、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中国移动咪咕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深化 AI 应用、经营、能力三方面布局,通过"技术+内容+场景"深度融合,为各行业提供可落地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华为计算高校科研生态发展资深总监陈罡表示,华为通过参与本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助力广大开发者把自己“所学所研”转化为可落地的产业解决方案。在大赛中拉近与开发者的距离,与所有开发者共创计算产业的未来,共享非凡的成长、成就与成功。
以赛引才、以赛促研、以赛促产,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构建,第五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不仅勾勒出中国AI发展的现实图景,更以开放的姿态为智能时代写下注脚。当全球顶尖团队在鹏城共绘未来,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革命,正从这片创新的热土启航。